2月底,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全国各类艺术院校开始了报名工作。进入3月,大多数院校将陆续开始进行专业考试和面试。据了解,2010年广东普通高考考试艺术类专业术科统一考试笔试,全省共有39096人考试报名,人数比去年有所增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为今年艺术类招生政策全方位收紧,为了使“艺考”更有把握,一些考生同时考试报名多所学校,期望增加录取机会。
政策变化
今年艺术类招生有两大调整
据悉,今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全方位收紧。一方面,教育部此前已经明确需要,从2010年高招开始,只有艺术类本科专业才能按艺术类专业招生方法招生,现在一些按艺术类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将被禁止参加艺招。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等17种含有艺术属性的专业,有关高校须经教育部批准后方可按艺术类专业招生;社会工作、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等11种专业,从2010年起不能再按艺术类专业招生方法招生。据悉,之所以有如此的规定,是由于普通专业穿上“艺术”外衣后,不仅能够设置更低的分数线,招生也享有非常高的自主权,学费更是可以成倍增长。比如“文学”、“新闻”本是普通专业,但加上“影视”、“戏曲”、“主持表演”等字眼,就有了艺术味,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在美术和音乐等纯艺术专业的招生外,一些高校还开设了建筑学、文化产业管理等艺术类专业,给部分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提供了上本科的捷径。但,因为这类专业并不具备鲜明的特点,加之考生进入高校时基础不够扎实,毕业后并无角逐优势。”广州某高校就业办李老师表示。
其次,教育部此前下发的2010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方法规定,各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应低于本省确定的第二批次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与去年相比,今年艺术类本科文化课控制分数线提升了5个百分点,这对于艺术类考生来讲是一个不低的分数需要。据了解,不少学生参加“艺考”是为了能更便捷地进入大学校门,上更好的学校。不少学生父母表示,期望以“艺考”作为高考考试的跳板和捷径,求得上大学的机会。然而在考试报名艺术类的考生中,文化课成绩可以达到第一批本科录取线的人为数不多。不少父母和考生感叹,通过“艺考”上大学的捷径,现在愈加难走。而招生院校表示,新的政策将使考试报名艺术专业的学过生日趋理性,考生考试报名的目的也会愈加明确。
考生应付
考试报名多所学校增加录取机会
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的改变,致使大部分艺考生为增加录取机会同时考试报名多所学校。广州第109中学的高中三年级学生吴珍告诉记者,筹备参加播音主持艺术类招生的她,已经初步筛选出十几所学校,会从中选择七八所考试报名,她觉得自己考中省内学校的概率会比较大,而对中国传媒大学等老牌播音主持名校,则只不过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不敢抱太大期望。据悉,现在高考考试对艺术类考试可以考试报名的学校和系科并没限制,有不少艺术专业课辅导老师建议学生尽量多地考试报名不同学校,以增加多一份录取的期望。
不少学生感觉“考的学校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一般是草草结束一场考试后就奔向另一个考场,“赶场考试”将成为他们3月的主题。据业界剖析,一名考生最后考试报名学校的数目,总是取决于家庭可以承担的成本和规定考试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考试场数。据了解,考试报名5所以上学校的在艺考考生中非常容易见到。广州七初中生小张表示,考试报名的院校过多无形中更增添了考试的困难程度,特别是热点专业考试更是千里挑一,“但在机会面前大家都想拼一把”。考生们不辞辛苦地在全国各地为“艺考”奔波,父母更是不惜重金为孩子找知名专业老师,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文化课补习班,若加上往返路费、住宿餐饮费和报名费,少说也要四五万元;有的外地父母为了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还特地在报名院校附近租房屋住以便照顾好孩子的起居。
专家建议
勿盲目赶考,要看重文化课
2月底至3月,大多数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陆续举行。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招生办老师建议考生,考试前要做好充分筹备,合理安排时间,有选择地参加考试。
第一,考生可依据我们的文化课成绩和专业实力,参考院校往年的录取状况选择考试报名院校和专业。她提醒考生注意,最好能参加不同批次的学校“校考”,不要只考同一批次学校,防止出现“考了多个证,只能选择一个”的现象。当然,校考合格证“贵精不贵多”,不鼓励考生盲目地到处赶考,重点是要提升“命中率”。
第二,艺术类专业招生不只看考生的专业成绩,也看文化成绩,不少名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分数线超越了普通专业的本科线。想考试报名重点高校的考生,更应该注意文化课学习。即便在应考专业课时,也别丢了文化课。有人误觉得艺术类招生文化课成绩需要低,其实,招生院校会参照当年艺术类分数线和考生的文考成绩确定文化课分数线。从往年录取状况看,音乐学、艺术管理专业对考生的文化成绩需要比较高,因此,考生对专业课和文化课都要看重。
最后,选择考试报名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时应明确我们的定位。专业不适合跨度过大,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并最有把握的专业认真进行筹备。未必非要找专业老师辅导,大多数院校期望招收在某方面有天分的考生,想录取“未被临时修饰过”的学生。
考生案例
“我不是被明星梦冲昏了头”
每周有一堂声乐课,其余时间自己支配,维持状况,坚持练声,等待考试,这是王雨涵的寒假生活。他3月就要参加星海音乐学院的招生考试,专业方向是声乐。之后他还要再去中央音乐学院赶考,与其他参加艺考的学生相比,他已经算是清闲的了。
“总有人怀疑,艺考生是被明星梦冲昏了头,其实大多数艺考生的奋斗目的是非常现实的,走艺术的道路也是从小就有些想法。”王雨涵告诉记者,声乐是他进入高中后选择的主攻方向,他五岁的时候,和不少孩子一样,最早接触的是电子琴,然后是钢琴。“钢琴太难了,我更喜欢声乐。”王雨涵把我们的“转型”讲解得非常自然。小时候学琴是家逼的,长大后参加艺考是我们的选择,大多数艺考生的成长的道路都是这样,王雨涵也不例外。“以前是爸爸妈妈期望我即使学不出来也有个随着终生的喜好,但我上了中学将来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那时候基本确定以后要走音乐道路了。”
谈到将来,他看上去很理性。“我不会去想自己是否有朝1日会成为大明星,我目前就是感觉自己在声乐方面有一些能力,可以做好,那我就去做,我只给自己拟定短期目的。”王雨涵说他非常了解社会上对于艺术专业就业难的担忧,但他感觉“专业没好坏之分,只须你在自己专业上做出成绩,找工作并不难。不然,即使是去名牌大学读热点专业,出来一样不好找工作”。
专家视点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小做起
每年艺考试前夕,都会有考生在同意采访时表示,学习成绩不好,走艺考的道路实属无奈,而这类总是在七八年前已经决定。大多数父母觉得,到底是否应该支持孩子继续搞艺术,要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假如文化课成绩好,那就把孩子从艺术道路上拉回来。假如文化课一般,那就把学艺术当成“终南捷径”,甚至全家不惜血本支持孩子。这种看上去理性的选择事实上可能恰恰给孩子帮了倒忙。
职场专家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小做起,而对于那些从小学“艺”的孩子,十二三岁时选择是不是继续走艺术道路事实上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业选择,不应该单凭成绩而论。事实上,职业评测得出的结论和学校里考试成绩的好坏常常并没多少关联。有一个现象值得父母关注,虽然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但有一部分学生是隐性就业。打短工、做工作室、个人创业,这类工作既需要艺术素养的支持,更需要毕业生有吃苦精神、发展思想、管理能力。艺术人才想要成功愈加需要综合素质保证,但父母帮孩子确定将来方向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考虑过这类呢?(记者: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