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源于于一首很美的田园诗,诗中将乡村美景写到了淋漓尽致。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友家做客的经过,整体精妙,恬淡自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哪个写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
孟浩然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以字行之。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出生在书香门第,孟家祖籍山东。孟浩然有诗云:“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孟家自称是孟子的后代,于是孟浩然的爸爸给他起名的时候,选择了《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中“浩”字,并用“浩然”做了他的字,可见爸爸对孟浩然寄予非常大期望。
年轻人时期的孟浩然在信奉孔孟的家庭中成长,家庭环境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热爱自然,熟读诗书,同时他也同爸爸一样,想看到李唐宗氏重新夺回大宝之位,并且自己也能找到机会为国效命。
不过纵观孟浩然的一生,他入世为官的理想并未能达成,同时他又没能舍弃自己喜欢的隐逸生活,徘徊在隐与仕之间。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状况。
等到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赏析1:
首联,写老友邀请作者到庄上作客,拿出了好酒好菜来款待。可以看出,主人淳朴诚实,诗人赴约的兴致非常高。这一开头好像就是一则日记。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待客之淳风,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总是更能为他们打开。于是乎,自然而然引起下文。
颔联,写农庄的优美风光。“绿树”句写近景,绿树环绕着村庄,农舍掩映在青翠之中:一幅幽雅的田园图;“青山”句写远景,写巍峨的青山映衬着城郭,成为农庄的背景。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于田园美景的羡慕向往之情。这两句对仗工整,琅琅上口,且富有色彩之美。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诗人和主人打开窗子,面对着外面的谷地菜园,一边喝酒,一边聊着庄稼长势收获。“把酒”句写边饮边谈,描写出了宾主交谈时怡然自得的神态:宾主是多么得感情默契,志趣相投!于是,大家好像嗅到了场圃上泥土的气息,看到了大片的生机盎然的庄稼和丰收在望的景象。这两句和前两句一脉相承,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谈,都仿佛萦绕在大家耳边。安静幽雅的农家风光,一脱功利喧嚣,轻松安适,不亦快哉!
尾联写与老友相约,重阳节再来赏菊。就,亲近,含有不请自来之意。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宾主意犹未尽的情思被充分表现了出来。诗歌至此戛然而止,让人回味遐想。
本诗情景交融。秀美农庄,老友相会,没繁文缛节,来去自便;没山珍海味,只有鸡黍之属;没弘论高策,只有百姓随谈,所有都是那样平淡而自然。本文语言朴实无华,一如所表达的朴素的情感,可谓淡中存奇,隽永耐品。通篇叙事,句句口语,亲切自然,如话家常。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淡而浓,浅而厚,近而远。
赏析2: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安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爽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爽安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漂亮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没渲染雕琢的痕迹,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醇厚的友谊,这类普通的生活场景,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一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其次每一个句子又都不曾看上去薄弱。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看上去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方法,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店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由于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魔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